最近發現我上我時間越來越長,一回家就上網,啥都不做,聊天找資料,甚至忘了時間,慘了慘了,這不是得了網路上癮症,我是不是該把電腦鎖起來…..

先把定時關機軟體裝起來好了…………..

 

下文轉載至http://www.internet-recordor.com.tw/psycho.htm

網路使用者心理探討
  水能載舟、以能覆舟,雖然網路帶給人們的便利性,但相對也產生了許多社會問題。

  網路的事界多采多姿,每個曾經走入網際網路的人,必定會流連忘返,而網路心理與網路上癮,卻是網路生活的另一面,值得我們留意。
 
  網路便利性及隱密性卻又造成我們的困擾。現實生活無法與不敢嘗試的事情,只要一上網情形就改變了,事後想想有些後悔,無形中網路對於我們的影響足以改變我們的知覺與行為。
 
. 網路上癮

  目前即為流行的線上遊戲,藉由此種的遊戲性質所衍生的線上人格,網路上所形成的印象線索與個人塑造給別人的印象,和現生活的截然不同,而網路所具有的一項特質:可以對自己的線上人格做明顯的改變,如`變換身份、性別等等。這樣的特性亦產生了網路媒體的毒害,跟隨著人群,以是而非,從眾行為明顯轉移到線上世界。
  而網路上癮所帶來的反效果,也是值得我們網路使用者注意,根據研究顯示,長時間的上網,不但有礙身心健康,更易形成與現實生活的隔離,包括減少與家人的溝通、因為網路的資訊豐富,並隨手可得,現實生活的人際互動相對降低,轉而尋求上網,離線後易使人愈來愈孤單,網路生活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必備糧食亦是基本能力,希望網友上網之餘,能回到自己的現實生活。

 
. 網路世代的人格模式
  電腦對於網路世代的青少年來說,有求必應,彷彿是全知全能的神;滿足需求不囉唆,是理想中的父母角色;無時無地傾聽內心吶喊,是最忠誠的朋友。至此,青少年的認同對象又多了一個,只要開機上線,人格立刻與網路整合,對話框與文字是形塑人格的基本且有利的工具,而對於工具操弄技巧的好壞,將取代真實世界的有形打扮與固有的習性。不過要小心的是網路世代也是一個充滿真實謊言的世代,傳統人格統整的基因密碼被滲入了高度的不確定性,天使與魔鬼的化身共處一室,零碎、切割與片面的人格型態成為主流,多工、平行與跳躍式的思維模式將人格的原型重組,在藍色憂鬱的簾幕舞台前,演出右派的鮮黃色進步,只要不當機,不重置,當下即永恆。
 
. 因果關係
  我們可以發現許多網路上的「顯性行為」並不是因為網路出現才使得人產生的新行為,它通常是已經存在了,只是透過網路本身的特性加以放大凸顯。而其中網路匿名的特性使得人們得以隱藏自己,免除個人的曝露,這是網路世界與現實世界最大的差異點了。

:

A.
「網路上癮症」的自我檢視指標:

. 上網的時間越來越長。

. 上網的時間或頻率超出自己原先預定的範圍。
.因為上網導致睡眠不足、耽誤工作。

.寧願上網也不願意從事其他的休閒活動。

.花很多時間在與網路有關的事物上;如購買網路書籍、瀏覽網路訊息

  
等。

.只喜歡在網路上交朋友,卻不喜歡與同事、親人或朋友親近。

.沒有上網時則會造成心理焦慮、空虛或緊張。

.無法控制或停止自己使用網路。


   心理醫師認定八項問題中,若超過五項答案為是,即是上癮的可能。
 
B.
解決已經遭遇到困難
 
企業輔導心理衛生醫師提供醫學專業的建議
 
.管理者應試著站在朋友的立場和同仁聊一聊,瞭解同仁們喜歡上網的原因,以及
  
同仁能在網路上獲得哪些滿足。
.管理者應試著和同仁共同討論使用網際網路的優點與過度濫用的缺點。

.管理者應趁早制定網路合理使用規範,請參考我們的專業建議

   www.internet-recordor.com.tw/employees.htm

.用時間限定、紀錄及正向鼓勵的方法和態度來支持同仁使用網路習性,並建立同
  
仁們自我控制的信心。
.若「網路上癮症」造成的原因是因精神疾病引起,如憂鬱症、行為規範障礙等,

  
就必須立即就醫,接受專業的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 P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